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高尔夫正文

韩国/新加坡/台湾高尔夫也曾有过低谷期,看他们如何应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9 来源:唐高网 作者:2014bjgolfer 浏览次数:17
 无论是台湾地区,还是韩国和新加坡的高尔夫,都曾经有过低谷期,但现在来看,这些地区和国家的高尔夫都有着很好的前景,所以,对于中国高尔夫而言,现在要做的不该是担忧、抱怨,而是依法依规、稳步发展,等待着“幸福来敲门”的那一刻?

台湾地区:也曾经历高税收

      与大陆相比,宝岛台湾的高尔夫发展要早上不少年,但是,那里同样经历过压力。

      最初是来自政府的压力。早在上世纪50年代,高尔夫就已经在台湾地区发展起来,那个时候的高尔夫同样被一些人“另眼相看”,媒体中也充斥着夸大的报道,像中国大陆一样,高尔夫一度成为奢侈运动的代名词。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台湾当局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控制高尔夫的发展,最容易的做法就是征税。高尔夫被定义为奢侈运动,球场自然会被征收高额的奢侈税,台湾高尔夫球场要缴纳的奢侈税税率等同于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这样的政策一直延续到现在。

      之后的一段时间,台湾的打球人口越来越多,人们逐渐意识到高尔夫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消费,许多奢侈行为其实是子虚乌有的。因此,当局对高尔夫项目的管控趋于平和。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尔夫在台湾地区开始蓬勃发展起来,那一段时间台湾兴建了一大批新球场,球场泛滥的趋势开始显露。由于新球场需要批文才能开工建设,负责审批的有关部门手握大权,自然就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温床,最终爆发了一场台北高尔夫球场弊案,案件一度牵扯到台湾当局的法务部部长。

      台湾当局痛定思痛,开始严格控制新球场的审批,后来如果想在台湾新建一座球场,开发商不仅要得到体育主管部门的批文,还要通过环保、经济等多个相关部门的审核,最终拿到批文的球场就不会再遇到政策上的“围堵”。

      台湾著名高尔夫球员、最早来到大陆发展的资深高尔夫人廖国智曾告诉记者:“现在大陆高尔夫的现状就跟台湾八九十年代一样。那时候的台湾只有不到70个球场,其中营业执照上有‘高尔夫’三个字的球场也就是个位数。台湾当时的法令、发展跟不上,还有环保人士一直在攻击高尔夫球场,理由就跟现在大陆的一样,说高尔夫球场浪费水、破坏水土保持等。经过几次台风泥石流之后,这些话他们不敢再讲了,因为土地保护最好的恰恰是高尔夫球场,那些种槟榔树和开发房地产的地方反倒遭了秧,环保人士反对高尔夫球场的观点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1990年之前,台湾高尔夫球场“无照经营”的情况也被“国土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调查监管,这引发了一场台湾高尔夫业界的大游行。台湾职业高协出面申请游行,获批后,游行路线涉及的相关街道进行了交通管制。每个高尔夫球场派出一辆游览车,加上从业人员和家属,由150名台湾职业高协的会员带头站在最前面,从国父纪念馆游行一直到“立法院”进行陈情。“立法委员”将陈情的材料收集上来之后交给上级,过了不久,高尔夫球场管理条例出台,将台湾现存的所有的高尔夫球场“就地合法”,缺什么手续就补什么手续。紧接着又出台了一个新球场的管理办法,让高尔夫球场得以保全下来。

      吴见亨是现任台北市高尔夫协会的理事长,已经从事高尔夫工作三十余年,近年来他一直为推动海峡两岸高尔夫交流而奔走于全国各地,也对目前国内的高尔夫环境十分了解。吴理事长也说:“大陆高尔夫的发展和台湾当年确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略有不同的是,台湾的高尔夫球场大多不涉及房地产项目,都是单纯的球场经营,所以情况会比大陆这边简单一些。”

      他接着说:“从70年代开始,台湾当局的领导人就倡导高尔夫的发展。作为政客,他们把高尔夫当作一种外交的交际手段,几乎每一届领导人都会打球,高尔夫也是其他政客的必修课。高尔夫无疑还会推动经济发展,所以你可以看到,台湾有很多企业愿意赞助高尔夫,之前欧巡赛和亚巡赛每年都会在台湾举办比赛。”

      高尔夫的生命力要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强,2003年台湾地区同样受到“非典”的侵袭,高球人士都担心球场会因此衰落,结果没想到的是,更多的人开始到户外来打球,球场的生意不降反升,总体效益上涨了一半。

      吴见亨重点谈到了困难时期高尔夫协会在推动行业发展和稳定人心上的作用。他用台北市高协自身举例为我们进行说明。

      相比于几十年前的政策管控,如今台湾高尔夫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整体竞技水平的下滑,中华台北球员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在下降。这跟高尔夫人口的流失和高尔夫基础教育的松动有很大的关系。

      近些年,台湾重新开始重视高尔夫的发展,高协则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领导者。吴见亨告诉我们,今年台北高协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开始筹办全台湾地区的校际高尔夫联赛,目前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80个学校已经建立了高尔夫校队,明年预计达到190所,而到了2017年台湾地区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时,将会有400所各级别学校参与到校际高尔夫联赛中来。

      如果这样的举措持续下去,台湾地区的高尔夫人口就会得到有力的保证,好的高尔夫人才才会有更高的几率涌现。退一步讲,即便这些在校期间参与高尔夫训练的学生在日后没有选择高尔夫道路,他们也会继续作为爱好者支持这项运动的发展。此外,台北市高协还时刻与台湾地区的企业人士保持沟通,不断寻找举办新比赛的机会,大力扶持青少年高尔夫的发展。

      这里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有消息称台湾当局将在今年取消高尔夫球场的奢侈税,今后高尔夫球场的营业税将和其他企业相同。这也是台北高协不断斗争的结果,台北高协一直在召集球场管理者商讨税率问题,得出结论后再代表球场向上级反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吴见亨说:“困难时期,高协有责任和义务为行业利益而斗争,一个球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才能共渡难关,而高协恰恰应该扮演带头人的角色。”

      可以看到,台北高协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台湾高尔夫已经逐渐走出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低迷,无论是新生代职业球员的水平,还是岛内高尔夫的市场,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韩国:“政府不支持”不是问题

      相较于台湾,韩国这几年的高尔夫成绩更是出色,特别是女子高尔夫。韩国的高尔夫起步要早于中国数十年。北京湾会高尔夫俱乐部的教学总监朴相宪帮助记者回忆了韩国高尔夫的发展历程。

      早在1924年,正处在日本统治时代的韩国就已经有了高尔夫运动。1929年,韩国本土第一家由韩国人自己建设的首尔高尔夫俱乐部成立并投入使用。1941年,韩国出现了所谓的第一批职业高尔夫球员。

      即便高尔夫很早就出现在韩国,但了解和接触高尔夫的人少之又少。1986年韩国首尔举办了亚运会,高尔夫运动以一个正式比赛项目亮相于该届亚运会,自此,韩国的高尔夫人口慢慢开始有所增加。1998年,一个韩国小女孩在世界高尔夫舞台上初放光芒,才算是将韩国的高尔夫运动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这个小女孩就是当时被誉为高尔夫神童的美国女子公开赛冠军朴世莉。

      朴相宪说:“在朴世莉之前,也有韩国选手在海外拿过冠军,但在一年当中拿了不止一个冠军,并且拿到一个大满贯赛冠军的人她还是第一个,可以说朴世莉是韩国高尔夫发展中一个具有时代性的人物。”朴相宪还回忆道:“我记得当时全韩国有88家高尔夫球场,人口我不太清楚具体的数字,拿棒球举个例子,棒球在韩国是最受欢迎的运动,看棒球比赛的人没有打高尔夫的人多。”

      从上述历史事件来看,也许有人会想,韩国高尔夫运动能有如此庞大的群众基础,不单单是朴世莉拿一个大满贯赛冠军就可以影响的,这和政府良好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但朴相宪的一席话,却让记者大吃一惊。

      事实上,和中国一样,高尔夫在韩国也被视为有钱人才可以玩的运动,也会因为破坏环境、浪费水资源等问题受到一些民众排挤。直至今日,高尔夫运动也没被韩国政府认可,也没得到政府丝毫的支持。不仅如此,韩国政府每年向高尔夫球场收取的税金也是一个不菲的数字。

      据朴相宪介绍,韩国的高尔夫球场99%都是合法的,几乎不存在违规高尔夫球场。他说:“韩国是土地私有制,只要这块土地是你的名字,无论你是盖楼还是种地,只要合理政府就没有办法干涉。如果说有百姓反对,进行示威游行的话,政府只是会放缓审批的进度,而不会不批。”

      也因如此,不支持高尔夫运动发展的韩国政府,只好通过税收控制高尔夫球场的经营。这一做法也确实奏效,有不少球场因此挣扎在生死的边缘。

      朴相宪说:“在韩国,不管做什么老百姓都要纳税,吃饭要纳税,去超市买东西也要纳税,每张消费单上都有消费金额和消费税两项数字显示。所谓政府不支持,其实就是说政府不会给予高尔夫球场优惠的政策,政府将高尔夫的消费税定得很高,从而让老百姓因打球价格昂贵而却步,高尔夫行业的消费税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几年前,韩国京畿道地区的一些球场,因为客流量的减少,曾一度严重亏损,几乎陷于倒闭。”

      韩国庆熙大学体育学院高尔夫经营·产业系教授朴英震也通过邮件向记者表明,韩国政府虽对高尔夫从未有过支持态度,但也从没打压、清理、强制关闭一家高尔夫球场。他说:“高额的税收会让球场吃不消走向被迫关门的可能,这时的各地方政府就会对这一类高尔夫球场适当放宽要求,原因是球场倒闭,球场内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几千名的员工就会失业,政府要向失业者发放补助金,这对于政府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

      朴英震在邮件中还提到了韩国第一大搜索网站NAVER上的一条新闻。

      该报道称,韩国全罗南道地区一金姓村民因不满所在村庄附近存在一家高尔夫俱乐部而驱车前往该俱乐部,将车停放在俱乐部停车场,用高音扬声器播放哀乐以扰乱球场正常营业。事后,金姓村民被球场管理人员一纸诉状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定金姓村民有意破坏球场正常营业,赔偿球场各项损失数百万韩币。他说:“从新闻中可以看出,韩国政府虽不支持高尔夫运动的发展,但仅体现在不给予高尔夫行业优惠的政策方面(税收),村民应算弱者,但做出不合理的过激行为损害到球场的利益也要受到惩罚。”

      “ 全民运动” “ 水平高, 实力强”“短杆精准”“模拟器”,说到韩国高尔夫,很多人都能不加思索将这些描述脱口而出。那么,为什么在韩国政府并不支持高尔夫运动发展的前提下,还是有很多人在打高尔夫,甚至称高尔夫是韩国的国球呢?

      朴相宪告诉记者:“其实真正下场体验高尔夫的人并不占多数。朴世莉让更多人对高尔夫产生了兴趣,但下场打一次球20万韩币左右的高昂价格(约合1200元人民币)让他们对高尔夫球场可望而不可及。之所以打球人口多还要归功于模拟器高尔夫。韩国的模拟器高尔夫俱乐部很多,而且价格很便宜,打一场18洞才3万到5万韩币左右(约150到200元人民币),还提供饮料、小吃。这种模式就相当于台球、保龄球等大众娱乐项目,很多韩国人都把它当成了一种健身、聚会和消遣的一种方式。”

      不光是模拟器高尔夫,练习场也是韩国众多高尔夫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相比于模拟器高尔夫,练习场里挥杆略显单调。但就价格而言,比起高尔夫球场也是相当亲民。在能接受的消费范围内,既体验了酣畅挥杆的乐趣,又起到了健身的效果,高尔夫练习场自然备受追捧,供不应求。这也就是为什么韩国遍地都是模拟器高尔夫俱乐部和练习场的原因。

新加坡:各阶级“皆有”球场

      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地区,亦或是韩国,在政策方面恐怕都会羡慕新加坡的高尔夫发展。

      “由于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新加坡民众也好、政府也罢,对于高尔夫项目而言,并不陌生,更不排斥,”春城高尔夫俱乐部第一任经理杨辉光告诉记者。

      杨辉光是新加坡人,后来到澳大利亚留学。1993年他受邀来到中国开发春城球场项目,这一待就在中国待了二十多年。对于家乡的高尔夫发展,杨辉光介绍说:“新加坡是一个法制程度很高的国家,政府对于高尔夫球场有着一套完整的规划蓝图。哪一块可以建造球场,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也就不会出现中国乱建球场的现象。”

      正向杨辉光所介绍的,由于新加坡国土面积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对于高尔夫球场的规划十分细致。目前来说,新加坡国内共有球场二十多家,杨辉光说这些球场的选址,也都是有规划的。一部分球场是建在机场附近。因为机场周边无法建造高层建筑,这也就让高尔夫球场成为了机场周边很好的土地使用项目。除了机场之外,新加坡的水库周围也建造了不少球场。

      “所谓球场对于环境和水资源的污染,其实并不像国内某些机构和媒体说的那么夸张。”杨辉光表示新加坡政府是允许在水库周边建造高尔夫球场的,因为其他的企业更有可能对水资源造成污染,而高尔夫球场可以起到绿化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新加坡政府也规定在水库周边的高尔夫球场要保证“零排放”。

      此外,由于国家对于土地的规划,以及新加坡国土的实际情况,所以新加坡并不会像中国一样,出现占用耕地和农地的现象,自然也就没有了农民围攻球场的现场。

      土地国有化是新加坡和中国的共同之处。但是,新加坡的球场却跟中国有着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新加坡球场与房地产的关联并不大。

      众所周知,中国多数球场的发展都是伴随着房地产、别墅等项目,但是新加坡却依靠的是会员制。

      这里所谓的会员制并非是像国内那种单一性质的球场会籍,而是分为多个种类。说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了解一下新加坡球场的性质。

      在新加坡,球场可以分为四类:会员制球场、工会球场、公共球场和军队球场。所谓会员制球场跟国内区别不大,而另外三类对于中国而言几乎还是“零”。

      所谓工会球场,顾名思义,是由工会开发的球场,面向广大的工会职工;而军队球场,也很类似,是向军人开放。其实新加坡的军队球场,有不少都是英国统治期间所建造的,而新加坡规定青年到18岁需要服兵役,这也让新加坡有着不小的群体可以使用军队球场。至于公共球场,则是完全向大众开放。

      在新加坡总共二十多家球场中,有一个36洞的工会球场、一个36洞的军队球场以及几个公共球场,公共球场除了有18洞的以外,还有一些小9洞,其余则是会员制球场。

      这些球场中,会员制球场依靠会员的年费和会费来维持运营,而其他几类则有相应的政府机关来建设管理。不过,无论是哪个球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打球价格相对便宜。加之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在地理位置上距离十分近,新加坡人还可以去价格更为便宜的马来西亚打球,这也就成为了新加坡高尔夫人口众多的一大因素。

      看似新加坡的高尔夫发展顺风顺水,其实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一些问题的出现。

      由于新加坡球场的土地属于向国家租借,存在着到期的情况,而国家在球场到期之后,如果觉得不可以再将这片土地用作球场,就会向管理者收回。而这种情况,影响最大的还是会员制球场。因为会籍的问题,国家和球场经常要进行几番协商,不过,新加坡球场很好的一点是,在出售会籍之时,球场会严格按照土地年限来进行出售,这样自然解决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这一点,也是中国的高尔夫球场值得学习的。

      说到值得中国高尔夫借鉴的地方,杨辉光还表示让不同层面的人都能打球,是发展高尔夫的关键。

      新加坡的球场,有一部分是由国外企业投资建造的,而这些球场更多的是会员制。球场建好了,一些条件好的人可以去打球,这也无形中带动了一些本国人的消费。但会员制球场毕竟价格不菲,所以上边所提到的工会球场、军队球场和公共球场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杨辉光说在中国,正是很多生活条件不十分富裕的人认为打球是一项高消费的运动,而中国国内也不存在像公共球场这样价格低廉的球场,这才造成了很多人抱怨和误解高尔夫的本质。只有让不同阶级的人都能有机会有条件打上球,才会消除他们对高尔夫的误解。

      在采访中,杨辉光还提到了印度的高尔夫情况。

      印度和中国的国情有些相似之处,特别是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不过,印度的高尔夫要比中国还晚起步二十多年,基本上也就几年的光景。

      目前印度有着200多家的球场,其中一多半是军队所有,这一点与印度以前也是英国的殖民地有着不小关系。剩下的100多家球场中,一部分是18洞球场,还有一部分是小9洞。

      尽管印度高尔夫发展时间很短,但是印度的球场在国际赛场上也不乏知名之士。而随着高尔夫在印度的发展,他们也想向国外学习更多的经验,这其中就包括中国。

      与中国不同的是,印度是土地私有制国家,而且拥有土地的人众多,自然而然造成人均拥有面积很小。所以在印度想建造高尔夫球场,虽然不存在国家政策的问题,但是需要集合很多人的土地才可以,而人多了自然难以协调,这也是印度高尔夫发展缓慢的一个独特因素。

      但是即便这样,印度还是看到了高尔夫发展的光明前景,这样的信心从何而来?杨辉光说,正是中国高尔夫三十年的发展成果给了印度如此的希望。

      所谓“以邻为鉴”,印度尚可以从如今多事之秋的中国高尔夫看到希望,我们自然也应该从那些已经经历过和我们一样困难的国家和地区看到希望,更何况还有着一些拥有成功模式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