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查证后发现,从2004年开始,所谓的“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化妆品禁用名单”几乎每年3月份就会在网上流传。这份名单还会“与时俱进”,将版本名称修改为最近的年份,比如今年的就是2017年版本,但其中的主要信息与过去几年并没有发生变化。
质检总局多次否认发布“禁用名单”
从记者的查询结果看,2011年3月至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网先后四次就“化妆品禁用名单”的问题作出回复,否认发布过这份名单。如2011年3月21日的回复指出,国家质检总局只是定期将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的信息在网站上公布,具体信息公布在“进境食品风险预警”栏目中;所公布批次产品的问题均是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的,并已依法处理,有关问题产品未进入国内流通环节。在2016年3月18日的回复中,国家质检总局再次重申:涉及化妆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信息,以质检总局官方网站等相关官方渠道公布的信息为准。
按照这个提示,记者在其网站上找到了“未予准入的食品化妆品信息”的公开信息列表。国家质检总局每个月都会公布一份“未予准入” 的化妆品名单,名单上的这些产品都已依法做退货或销毁处理。最新一份名单是2017年2月未准入名单,发布时间是2017年3月17日。由此可知,这才是国家质检总局真正发布过的相关名单,而且为每月发布,其中也并没有“质检总局禁用化妆品”之类的字样。
一份假名单流传十余年
记者追踪发现,所谓的“禁用化妆品名单”从2004年就开始在网络上流传了,近年来也曾被多家媒体辟谣。
2009年11月20日,新闻晚报刊文《“禁用化妆品名单”系伪造》。当时被辟谣的名单是2009年版本,即《2009国家质量监督局颁布的化妆品禁用名单》,包括美宝莲、欧莱雅、玉兰油、佰草集等品牌在内的化妆品均遭点名,而且“后果很严重”,轻则皮炎过敏,重则癌症毁容,令不少消费者看完后“浑身冷汗”。
2013年11月15日,北京日报刊文《禁用化妆品名单是网络谣言》。该文辟谣的是2013年版本的“化妆品禁用名单”。“爱美的女士一定要看下质检部门最近公布的禁用化妆品名单!好多大牌都含激素、铅汞含量严重超标,还会致癌!”该名单煞有介事地自称是由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7月6日公布,细致地列举了含有激素的国内外护肤品品牌24个,铅汞含量严重超标的进口化妆品品牌4个,致癌唇膏8款,另有多种含有有害物质的化妆产品。
我们再来看最近刚刚“出炉”的2017版本最新名单,其中甚至还含有2006年就退出中国市场的化妆品品牌UP2U,名单中的多个产品在其品牌官网上并不存在。有网友点评“一看就是假的,资生堂并没有肌肤之液,只有肌肤之钥”。此外,在描述的语句上,也充满了随意性。如某某品牌的“化妆水只值3块钱”、某某品牌产品“含有腐烂动物尸体炼制的动物油”、某品牌的美白产品“含有强致癌物质”。这些疑点怎能不让人怀疑其真实性。
谁在助推假名单“兴风作浪”
这份名单每年3·15前后就会出来“兴风作浪”,用有毒、致癌等字眼夺人眼球。最初在各大论坛、微博等地带流传,近几年频繁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和各大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中。记者发现,在网传的多个版本名单图片中 ,被盖有多家微商的品牌logo。部分无良商家或为博眼球,或为销售自家产品,助推了这份名单的传播。别有用心者还对名单作了更新,在3·15前后大肆传播,甚至冠以“被3·15点名”的字样。
假借3·15名义的假名单还不止这一份,网络上近日还流传着“大牌口红铅超标名单”等各类不靠谱名单,它也蹭了最近的“口红热”,罗列了多个知名口红品牌,被大肆传播,在爱美女性中造成一定的恐慌。而这中间,各大营销号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针对各类谣言充斥社交媒体的现状,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以及腾讯旗下的企鹅平台等客户端和平台纷纷推出辟谣功能,并对一些已被确定为谣言的信息进行标记盖章,让下一个阅读者不再上当。目前此类功能对于抑制各类谣言传播有一定作用,最终效果尚须时间检验。而这份流传了十几年的的假名单是否会在2018年继续出现,我们拭目以待。